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7:55    次浏览
刘亚琼,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母亲。同时,她还是顺德区星宸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理事长。日前,刘亚琼接受了记者的采访,讲述了这所康复中心的创办历程。创办初衷:给孩子一个好的康复环境刘亚琼告诉记者,她的孩子在两岁零一个月时被诊断为自闭症。随后,她带着孩子在广州、惠州等地的康复机构奔波。由于认同惠州一所康复机构的教学理念,她决定让孩子在那里接受治疗,而这一待就是四年半。2011年9月,因为家庭的原因,她们回到顺德。回到顺德后,刘亚琼的孩子入读万圣怡幼儿园。然而,幼儿园仅有一个特教老师,不足以让自闭症孩子接受系统性训练。一段时间后,刘亚琼发觉孩子原来在惠州康复中心学到的一些东西在退步,这让她产生了筹办一家康复机构的想法。“首先我想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训练,另外我身边也聚集了一批同样情况的家长,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家长牵头,在顺德大良成立一家机构,让孩子得到持续性地康复训练。”刘亚琼说,在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后,星宸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于2013年9月正式开业。困难所在:师资不足难以一对一训练记者了解到,自闭症孩子通常需要高强度的训练,但自闭症孩子往往又很难真正坐下来听老师讲课,即使是一对一的辅导,半个小时的课,孩子的注意力可能只能集中十分钟。每个孩子学到一些知识需要耗费老师很大的心力。而且每个孩子的特征是不一样的,都是一个独立性的个体,所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不一样,一对一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。虽然星宸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目前有很多一对一的课程,但在刘亚琼看来,师资不足仍然是首要问题。因为目前康复中心有60多个孩子,老师却仅有24名。“我们每招收一个新老师,都需要对其进行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。但是有部分新老师在接受完培训后选择不留下来,或者去了其他的机构工作。”刘亚琼告诉记者。仍然坚持:“我把机构看成一个家”虽然康复中心面临着种种困难,但每每看到孩子们的进步,刘亚琼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。“很多孩子刚进来的时候连话也不会说,经过训练后能开口讲话了;部分孩子经过训练能走进普通学校读书,这让我觉得很欣慰。”刘亚琼说,“我已经把机构看成了一个家,里面的孩子和老师都是家人。老师在一起,经常讨论的是‘我带的孩子终于会讲话了,会叫爸爸妈妈了。’孩子能够进步,每一个老师都是发自内心的开心。”据刘亚琼透露,康复中心成立至今,已经有28个孩子通过康复训练走进普通幼儿园和小学。而且据反馈,这些孩子在学习上都没有问题,能跟上学校的教学,甚至有些学生还能拿到高分,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还有过人的才能。